近日来,不少人出现咳嗽少痰、口干咽燥、皮肤干涩、大便干结等症状。中医认为夏季出汗过多,体液消耗过大,阴津耗损,当燥邪入侵并伤及人体肺部,从而导致出现上述秋燥症状。
秋燥是人在秋季外感燥邪侵袭而发生的疾病,分为“温燥”和“凉燥”。温燥见于初秋,凉燥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。秋燥症主要表现为全身燥热、口干唇裂、鼻咽干燥、嗓子疼、干咳少痰、皮肤干燥、便秘、心绪不宁等症状。
刚才提到秋燥症是因夏天出汗过多,耗损了大量体液,那么应对秋燥就需要给身体“补液”,通过饮食调理和中药调理以养阴、生津、润燥来防治秋燥。
对付秋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喝水,最佳喝水方式是白天淡盐水,晚上蜂蜜水,即养生又抗衰老且预防便秘。除了补水,还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梨、甘蔗、香蕉等水果。梨肉多汁,有清热止咳化痰、润肺生津等功效,生食、炖煮、熬膏均可,但梨性寒,对于寒性体质,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。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麦冬养阴生津、润肺清心,适于肺燥干咳、内热口渴、心烦失眠及便秘等;而百合入肺经,补肺阴、清肺热、润肺燥。所以,秋季居家宜常备麦冬、百合。但百合甘寒质润,凡风寒咳嗽、大便稀溏、脾胃虚弱者忌用。
推荐药食同源滋阴润燥良方
西洋参麦冬茶
材料:西洋参10g、麦冬10g;
做法:冲泡开水,代茶饮,每天一次;
功效:补气、润肺、生津。
蜜蒸百合
材料:百合g、蜂蜜适量;
做法:百合加蜂蜜蒸软,时时可食;
功效:滋阴、润肺燥、清肺热。
更多养生良方及亚健康护理请